摄影、供稿:机械学院 研究生会 编辑:曹冬旭
2013年5月22日下午,应12BET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来到12BET中关村校区,以“自动化与社会”为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科研、学术经历,与全院师生分享了他对“自动化与社会”的理解。本次讲座由12BET研究生院主办、12BET承办,是12BET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报告的组成部分。研究生院和12BET的相关师生约220人参加了报告会。12BET副经理左正兴教授主持报告会。
熊有伦院士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切入点展开论述,详解了几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蒸汽机中的离心调速器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调节器,推动了历史高速发展的车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电机与电动机,使生产与制造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更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工业自动化程度空前提高,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自动化从而也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熊院士对“自动化与社会”的讲述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还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科技学术的兴趣;熊院士对科技与社会的责任感及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更是感染了到场的所有师生。
随后,熊院士结合自身的经历,结合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科技现状,指出了未来机械制造领域实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他还对老师和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奉献精神,要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当中,这样才能够做好研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报告会结束后,熊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互动。
报告结束后,12BET副经理姜澜教授向熊有伦院士赠送了纪念品,再次向熊院士关心和支持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报告会旨在帮助师生们深入认识和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同时真实、客观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与科技的优势与不足。不仅拓宽了广大师生们的视野,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科研与工作有指导性意义。
熊有伦院士介绍:
熊有伦,1939年4月生,湖北枣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学习毕业,1980年至1982年英国Sheffield大学控制工程系访问学者,1988年至1989年英国Salford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系客座教授,1995年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现任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E辑编委。研究领域有数字化制造、机器人、精密测量等。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产品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若干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大型复杂曲面零件的数字化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理论与技术”等,在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提出旋量空间几何推理的层次结构和在不同抽象水平上进行几何推理的方法,提出大规模散乱数据处理(如曲面拼合、分割、特征提取等)和集成建模的有效方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产品数字建模和可制造性分析软件系统,建立了集成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设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出具有偏置连杆结构的换刀机械手,具有独创性,换刀动作灵活、准确、可靠;建立复合夹持的封闭性、可达性和可接近性理论,提出J-函数新概念和基于J-函数的碰撞、干涉检验方法,冗余度和欠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分析和轨迹规划的准则和方法。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召开第一届智能机器人与应用ICIRA国际会议(2009)。
建立了形状误差评定和仲裁的极差极小化理论,提出统一判别准则和代数判别方法,实现了智能仲裁。在直纹面的判定,特征参数估计和复杂曲面的评定与判别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所著的“精密测量的数学方法”一书和有关论文被国内外广泛引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审核:范文辉)